etacontent

  8月2日,石家庄市获评的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结束公示。至此,石家庄市2个月以来先后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等多个国家级试点,被委以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重任,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

  这些极具含金量的国家级试点聚势赋能,为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多重机遇,给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更多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经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6月6日,财政部网站对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结束。在第一批获评的15个城市中,石家庄市位列其中。未来三年,我市将获得10亿元中央财政定额补助,大多数都用在实施地下管网改造、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城市排涝体系完善、老旧片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要求,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将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安排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等。

  我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城市更新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和城市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通过三年行动,城市地下管网集约敷设水平和安全性明显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得到一定效果改善,持续推动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

  为实现这一目标,三年建设期,我市将精心谋划和实施四大类52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规模41亿元。包括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类、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类、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类、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类等多种项目类型,并积极引入社会投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我市将继续加快城镇老化和劣质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管道更新改造。到2026年,通过分期分步实施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不断的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计划改造城市地下管网277公里,明显提高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作水平。

  着力打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立完善“源—厂—网—河”一体化污水收集处理模式,推进排水监管进小区。组建国有专业运维企业,实现“厂网一体化”运维,持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到2026年,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污水厂规模占比持续稳定实现100%,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至90%以上。

  大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全方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形成城市燃气、排水、桥梁、热力、供水、综合管廊等各领域监测感知“一张网”。持续构建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现代化排水防涝体系,加强雨洪行泄通道恢复和雨水管网提标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移动排涝基地。到2026年,易涝点动态清零,城市内涝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分类推进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坚持“无体检不更新”,根据城市体检发现的明显问题,选择北站片区、和平东路棉纺厂片区、休门街片区等不一样的老旧片区作为重点更新改造区域,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城市肌理延续,统筹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以人为本、幸福宜居的生活空间。

  为进一步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我市将继续发挥现有城市更新工作组织和机制优势,建立完整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确保城市更新工作可持续推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包括石家庄在内的20个城市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依托存量设施群布局建设的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旨在服务高的附加价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整合集聚冷链物流资源,优化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设施网上的重要节点。

  石家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将以构建产销精准对接、产业融合联动、区域资源整合的现代冷链物流集配体系为重点,着力打造京津冀重要农产品平急两用保供基地、中国北方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示范区、冀中南地区国际冷链门户和省会都市圈冷链物流集中承载地。

  石家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交投冷链物流城市集配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占地995亩,总投资25.61亿元,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建成投运。截至目前,基地入驻企业、商户约1000家,农产品交易总量约55万吨,冷冻货物交易总量约15万吨。二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9月底前投入运营。

  推进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提升应急储备能力。建立健全平急转换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合理地布局基地内部平急转换路线及功能分区。完善企业主导的平急转换机制,搭建平急两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京津冀城市群平急两用信息平台数据互联互通。

  打造北方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与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对接,建设一批面向农产品流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共享仓,拓展贯通田间地头的一体化冷链仓配业务。全力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中心,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冷链供应链组织平台建设,与现代食品企业合作共建上下游一体的供应链组织中心,拓展以供应链为核心节点的现代农产品产业链。

  推动冷链物流基地与正定自贸区、国际陆港联动发展,建设集展示、交易、采购、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进境冷链展贸中心;统筹区域出口农产品资源,发挥大体量高标冷库资源优势,加强保税仓建设,完善检疫检验、报关通关等配套服务功能,搭建冀中南农产品出口新平台。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二期高品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完善休闲、电商、集采、配送等功能,吸引更多商户入驻,打造功能完备的省会冷链消费新场景。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旨在促进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推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强化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服务,推动金融理财产品和技术创新,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助力试点城市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有利于提升我市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要素有机对接。不仅可为企业争取更多融资支持,也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助力科学技术创新和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未来两年试点期,我市将充分的利用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三大交易所培育基地齐聚的区位优势和省会城市金融资源丰富优势,统筹各县(市、区)及工信、金融、科技、财税等市直有关部门力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坚持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创新探索与合规化管理。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做强金融与服务实体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防范风险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积极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推动金融监督管理创新先行区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引领区建设,推动供应链金融集聚区建设,推动产融合作示范企业未来的发展,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市重点将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和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筛选一批产业链地位核心、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技术攻关能力强的优质企业纳入市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探索形成常态化上市培育机制;支持石家庄高新区、鹿泉经济开发区等科创产业密集园区打造科创基金聚集区,大力吸引各类基金、资管等金融与类金融机构入驻;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工程与项目,营造金融赋能科创全生命周期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各领域各环节创新应用,赋能企业融资增信,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强化数据资产管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推动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金融助力城市治理,引导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金融助力基建提质升级,鼓励金融助力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银企信息对接、投融资路演活动等。

  7月1日,商务部发布2024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名单,首批共有20家城市,石家庄位列其中。这为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建设再次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此次试点工作将打造一批城乡统筹发展、辐射带动力强、供应韧性好的现代商贸流通节点城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物流主干线和现代产业集群等紧密衔接。我市抢抓重大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力争取并成功获批这一试点,助推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为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贡献力量。

  据了解,试点工作拟分三批(2024-2026年)实施,建设期限为三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为工作主线,借势新一轮城市大规模更新的重大契机,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商贸流通先行区、商贸流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内外联通商贸物流枢纽、区域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重要基地,实现商贸流通设施布局和功能逐渐完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加速发展,流通骨干队伍持续壮大,流通保供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日益健全,民生保障能力和城市总实力慢慢地加强,华北商贸重要商埠地位显著地增强,区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全市将构建形成由“骨干市场+区域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为主要架构,大型连锁超市、生鲜便利店为有效补充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强化重要农产品产销对接能力。加快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菜市场建设进程,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行情报价和促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冷链流通体系建设,充分的发挥串联华北产区—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的冷链物流服务网;建立健全冷链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智能化服务水平。

  建设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提升区域流通保供能力,培育打造成为华北地区覆盖蔬菜、水果、肉品、水产品、禽蛋及熟食等批发交易功能的最重要农产品交易中心,与邯郸、衡水、定州等市协同打造环京津农产品保供体系。提升本地配送水平,强化终端网络网点建设,完善生活必需品储备基础。

  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县域商业用地结构和设施布局,完善县乡村商业网络和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县域商业、流通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直播电商+产地仓+快递共配”、智慧物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连锁化转型,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加快培育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全力发展现代供应链。建立骨干企业阶梯培育机制,重点瞄准世界物流100强、中国物流50强企业、全国零售100强等公司进行招商;吸引全国供应链50强企业,在石家庄市设立运营机构,建设专业化服务基地和园区。推动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

  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点打造绿色规范、数智高效的专业化分拣中心,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扩大智能回收设备的覆盖范围,培育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利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探索创新“互联网+回收”、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设置等回收模式,推动行业信息化、数智化转型发展。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全国50个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石家庄市成功入选。未来三年,国家将对符合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条件的再生水利用项目提供不超过1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增加再生水资源用量,将再生水资源充分纳入全市水资源配置系统,置换新鲜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以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地区、水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遴选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再生水利用的有效途径。

  我市本地水资源量不到全国中等水准的十分之一,推进再生水利用可增加水资源总量,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循环使用”的用水战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为城市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为推动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建设,我市确立了再生水利用工作目标和指标体系,提出系统化再生水利用技术路线,确定再生水工程建设方案,加强再生水厂、再生水管网、取水口等设施的改造建设,畅通再生水利用渠道,提高再生水利用管网的覆盖面和再生水利用率。

  到2026年,石家庄市区年再生水利用量将达到24590.5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场景和领域将逐步扩大,景观环境、城市杂用等领域能用尽用,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共安排再生水利用建设项目20个,其中,再生水生产设施建设项目9个,再生水输配设施建设项目4个,再生水利用场景拓展建设项目7个。

  通过项目实施,再生水生产能力可增加13.1万立方米/日,再生水管网长度可增加106.23公里,再生水利用量可增加5178.25万立方米/年,再生水利用率可提高10%。同时,项目实施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每年可减少地表水取用约0.5亿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支出1.63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0.87万吨。

  推进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有助于构建多水源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以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为水源的多源互补、河渠互通、丰枯互济的供水格局。同时,推动再生水用于景观环境、城市杂用、工业用水等用途,可有效替代地表水、自来水,将替代水量用于涵养地下水,提高城市地下应急水源供水能力,以妥善应对供水突发事件,进一步提升我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以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再生水循环利用,统筹水量配置,集约设施空间,优化管网布局,全力推进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确保我市再生水利用工作可持续推进。

  7月29日,商务部公示拟确定15个地区作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石家庄市位列其中。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能够完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既要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的业态,也要满足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业态。

  此次入列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后,我市将利用两年时间在中心城区社区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覆盖,通过顶层设计、认真调研、政策引导、精准定位,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智慧便捷、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实现社区居民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今年作为培育试点示范阶段,将在巩固提升现有11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基础上,再建设7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试点建设工作重心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大力复制推广新天地社区等30个典型便民生活圈建设经验,持续完善社区商业设施,丰富经营业态,加速智慧化建设,叠加复合功能,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动桥西区缔景城社区、长安区荣景园社区、晋州市时代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探索打造鹿泉区富丽花园等8个一刻钟无障碍生活圈,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明年将是精细化提升阶段,通过深入调研和精准定位,充分挖掘优势项目,匹配社区文化资源,全力提升18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服务品质,培育一批高品质、有文化渊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依托于社区真实的情况,开展智慧助老、收取快递、送菜上门、科普宣传等形式多样的便民公益活动,多维度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

  2026年则是全面推广阶段,进一步深化提质全市18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组织并且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促消费活动,打造沉浸式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便民生活圈走深走实,实现全域覆盖。生活圈居民满意度得到提高,社区消费规模逐步扩大,社区便民消费升级逐步加强,社区便民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达到更高水平。

  我市将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嵌入式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多项工作相衔接,同谋划、同选取、同推进,推动便民生活圈、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身休闲圈等“圈圈整合”,形成优势叠加,开拓创新惠民工作,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经验。(记者 范玉蕾 吴温 焦莉莉 王宠)

来源:商用空调    发布时间:2024-08-12 12:34:05